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225章:搞消炎药(1 / 2)

奇迹,这两个字张如风倒是会写,只是活了半辈子,还从来没见过什么奇迹。

不过,李承乾行事历来稳妥,既然如此吩咐了,想必定是真的有可治疗痈疡的妙策。

张如风小跑着出去拿药箱,他倒是要看看,看看李承乾用何种方式来创造奇迹。

林七也急匆匆的跑去伙房烧水剥蒜,虽然不知道李承乾要做什么,也不知道他有多大的把握,但事已至此,有的试总比没的试好,哪怕是只有千万分之一的机会,他也要紧紧的把握住。

“殿下,直接割?”张如风挎着药箱进来,看了看伤口,又问道:“要不要回昭陵,去取点酒精过来,先消消毒?”

李承乾摇摇头,随口又给张如风普及了个新的知识点,“酒精有刺激性,像这种伤口发炎都引起溃烂来了,就不能再用酒精消毒了,不然恐怕会变得更严重。”

张如风似懂非懂的点点头,又问道:“殿下,何为发炎?”

“就是你说的外伤变为痈疡之症后产生的火毒。”

解释的很明白,张如风点点头,随后从药箱中先取出银针,在脑户穴、上星穴、风府穴各扎了两针。

这三处穴位可令人陷入昏迷,林母现在虽不省人事处于昏睡中,可割肉之痛非常人可忍,还是扎上几针稳妥一些。

随着银针入穴,林母紧蹙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些。

张如风接着又取出几把小刀,挨个拿起比划了下,最后选择了把不那么锋利但比较顺手的。

李承乾将油灯拿了过来,不用他多说什么,张如风主动把刀刃两面都淬了下火,然后就开始动手割起腐烂的肉来。

他很投入专注,也不嫌弃恶心,但李承乾却受不住,只是看了一眼,就急忙出去了。

刚刚从外头进来的时候,看到窗棂下有腌菜的坛子,李承乾挑了个大小差不多的,拿到井边里里外外好好的洗了洗。

洗干净坛子,放到太阳底下晒着,李承乾又进了伙房,林七已经烧上了水,锅灶里的柴火旺盛,他正蹲在地上麻利的剥着蒜,他剥的很认真,连有人进来都没有感觉到。

“剩下的我来剥,你去东市买套甑器来,最好是陶瓷的。”

林七惊了下,猛然抬起头,看到是李承乾,也没多说什么,起身就走。

从外头拿进来个矮凳,李承乾坐在锅灶前,不急不慢的剥起蒜。

灶台上放着个木盆,是用来和面的,差不多脸大,被脱去干瘪的外衣,露出乳白的身体的大蒜,相继被丢进了和面盆中。

很快,盆中堆满了大蒜,具体剥了多少,李承乾没有数,但差不多应是有个四五百,虽然不算太多,但也够用了。

一瓢冷水倒进盆中,将蒜粒浸泡会,泡去看不见的浮尘,而后倒进洗干净的腌菜坛中。

李承乾又将袖子往上捋了捋,拿起五指粗的木头臼子,咚咚咚的砸了起来。

在用力击打下,大蒜很快变成了泥状,这时,林七也刚好回来。

他一脸的汗,豌豆大的汗珠遮的眼睛都快要睁不开,却是也没法擦,因为怀中抱着个一米高的甑器,右手还攒着两根食指粗的陶瓷管。

甑器,是古人的叫法,后人称作蒸馏器,早在西汉时期,人们就掌握了蒸馏技术,等到了唐朝时,蒸馏工序已经十分成熟,与后世的蒸馏技术并无多大的差异。

道士们会通过蒸馏汞来炼丹,商人们会通过蒸馏来提炼香水和烈酒,大夫们会通过蒸馏来提纯草药。

这甑器共由三个部分组成,釜体、甑体、天锅,釜体用来装料加热,甑体用来蒸汽挥发,天锅则是冷凝部分,其整体形状很像是个蒸锅,虽然样子与后世的蒸馏器不同,但功能却是一模一样的。

林七将陶瓷导管插进天锅的出水口,这才用胳膊擦了擦眼前的汗,问道:“殿下,你看行吗?”

李承乾来回检查一番,肯定的点了点头,随后,他从锅中舀出两勺开水,倒进了釜体之中,随着最会会的功夫,便有水顺着导管缓缓流出,这流出来来的,就是蒸馏水。

李承乾将腌菜坛摆到导管口下,而后让林七看着点,釜体中的水要是快没了,就再加开水进去,直到腌菜坛被灌满蒸馏水才行。

上一章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